回到
頂端
vol.02
TAICCA聚焦

從選題到轉譯打造故事力 以CCC創作集經驗為例

TAICCA聚焦
vol.02
TAICCA聚焦

從選題到轉譯打造故事力 以CCC創作集經驗為例

IP能否成功,引起閱聽眾共鳴是重要關鍵第一步。前置作業中資料收集影響故事力的底蘊,素材該如何轉譯為有魅力的故事呢?

要成就一個膾炙人口的IP,從IP本身經營到外力整合都相當重要,而能否跨域發揚光大至成就IP宇宙,最關鍵當然是IP的故事力,扎實的內容才有無限延伸的空間,而前期醞釀深深影響IP本質的好壞。

「CCC創作集數位平台」身為文策院所支持的原創漫畫平台,除了打造專屬於臺灣漫畫的舞台,編輯陪伴創作者孵育作品也是重要使命之一。以資料轉譯備受肯定的《CCC創作集》,如何在大量資料中找到有趣的素材變成好閱讀的故事呢?本篇以《CCC創作集》孵育的三部作品來探討創作過程中,編輯如何協助漫畫家收集轉譯消化大量資料,變成有趣的故事。今年(2022)甫獲國際漫畫大賞,史實改編的《異人茶跡》在不能變動歷史的情況下如何取捨事件?曾榮獲總統選書,發生在日治大正時期的《採集人的野帳》則遇到了時代細節的挑戰,以及點閱突破50萬的《無能戀愛諮商中心》更因為貼近現代,引起讀者共鳴的同時,情節也會被細細檢視。

蒐羅史材去蕪存菁,成就十年經典之作
《異人茶跡》一窺臺灣烏龍茶發跡之史

獲得日本國際漫畫大賞肯定的《異人茶跡》,從2013年發行至今邁向系列完結篇,講述1865年臺灣烏龍茶從混種茶配品到外銷金雞母的故事。以真實歷史事件延伸而成,故事該如何具有張力並合乎史實發展,選題就下了一番功夫。漫畫家張季雅身為嘉義茶農子女,從小耳濡目染製茶流程,但轉譯這段歷史需要更多的功課與擴寫。

2015年「遇見,老臺北」特展中的《異人茶跡》實景布置。©TAICCA

系統性整理繁雜資料,才能找出脈絡輔助創作

《異人茶跡》主編温淳雅表示首先著手整理年表,包括主角生平、臺灣烏龍茶發展、當時臺灣的歷史事件與世界重大事件多重比對,找出彼此可能的互相影響,讓故事格局更加宏觀相扣。歷史事件與人物雖無法改變,卻能從史料中的蛛絲馬跡刺激出更多想像。

有記茶行現存的茶箱型版。©TAICCA

《異人茶跡》中深獲漫迷喜愛的配角陳家茶農一家,就是發現當時自福建安溪遷移臺灣的移民,曾攜帶茶種至臺種植自行飲用,但後來如何轉型成產業耕種呢?激發了張季雅對後續發展的疑問,而這個想像與史實連接,將陶德(John Dodd)與李春生貸款予農民推廣新茶種植,與茶農如何衝突及化解,搭配茶農角度觀點,經典橋段於焉誕生,豐厚了故事的張力。

大稻埕製茶資料照出自《日本地理大系 臺灣篇》第11卷。©TAICCA

收集資料是為了激發創作的可能,而不是想像的束縛

歷史事件不能杜撰,但在冰冷文字記述下的大事記,透過創作者的想像就能變成有趣的故事,套句張季雅說的:「歷史是死的,有溫度的是人」,在尋找史料的過程,會更加了解陶德與李春生的性格與價值觀,激發出更多創作的想像,「但有時也會因為新的史料出土而手忙腳亂」,主編笑著說,這就是轉譯歷史的醍醐味吧!

獲總統選書 ! 大量史料與專家協助
完美呈現《採集人的野帳》

故事設定在大正時期(1924年)——臺灣植物標本採集黃金年代,草藥行少東踏上植物採集之旅,雖是虛構角色與情節,但資料收集的功夫並不少,書中出現的植物與建築都必須符合年代,避免與歷史產生衝突。

《採集人的野帳》曾入選蔡英文總統Facebook買冊書單

《採集人的野帳》大量繪製各種植物與標本,需謹慎確認繪製的植物品種在當時是否已出現,因此編輯任容向植物及臺灣史專家多重請益,透過專家們的指導和大量研讀史料,從一花一葉的正確形狀、到主角們的食衣住行都盡量符合時代,務求不出錯。

如何調整史實的框架VS創作想像的衝突

編輯任容分享,專家有專業領域的熱情,卻不一定熟悉漫畫模式,編輯在其中協助溝通與調查相當重要,該如何平衡漫畫家的想像與專家的顧慮是必然的挑戰。像是《採集人的野帳》有一段描述深山中山賊從事非法行為,被主角一行人發現引發危機,漫畫家英張本來設定為盜採牛樟芝,但專家反應當時並無盜採記載,英張便將情節改為山賊種植罌粟製作鴉片私售。為了支援這段劇情製作,需要查詢眾多製造鴉片方法的資料,甚至前往日本國會圖書館挖出數位化日文史料翻譯成中文,才能在不與史實衝突的情況下保留精彩橋段。

林試所典藏的玻璃底片,是各種資料考據的寶庫。©TAICCA
消化史實資料後,英張嘗試還原的腊葉館草圖。©TAICCA
專家指導前後的植物外型比對圖。©TAICCA

大正時期的繁花蔓草與屋舍磚瓦,都來自大量考據

繪製歷史題材作品,有許多基本細節要注意,例如劇情出現失火橋段,需要翻閱當時報紙尋找消防員服裝和水車的照片,儘管在漫畫裡只出現一格,卻大大增加臨場感。此外,主角等人所住的植物園宿舍現已拆除,編輯也調查日治時期文學作品、總督府的官舍建築標準等研究,配合現存的日式宿舍建築,拼湊出可能的宿舍面貌,「有點像是古裝劇的道具組,默默建構的背景不一定會被注意到,但少了一定會失去韻味。」

生活圈取材才能貼近現實
故事節奏一擊即中的《無能戀愛諮商中心》

以《T子%%走》引爆異色漫畫話題的穀子,於「CCC創作集數位平台」連載的《無能戀愛諮商中心》,敘述老是愛上直男的GAY沈青與肉食女吳婕的故事,節奏分明的異色笑點為本作特色,既然是發生於現代的故事,在取材消化上或許相對輕鬆?編輯林宜柔苦笑否定,正因為發生於讀者生活的時代,能否引發共鳴成為左右故事成功的關鍵。

點閱破50萬的《無能戀愛諮商中心》成功引發讀者共鳴。

從漫畫家挖掘到提案輔助,編輯是讀者也是守門員

編輯林宜柔表示改編自同名漫畫的日劇《下輩子我再好好過》給她很大的啟發,原來四格漫畫也有機會改編成日劇,因此她從發現穀子的作品產生邀約想法,穀子擅長短篇卻具力道的節奏式敘事,擁有豐富創意與大膽想法,一開始甚至想取名為《婊子與GAY天長地久》,雖相當切合內容,但考慮可能太過辛辣,在編輯建議下使用了新作品名《無能戀愛諮商中心》,正反映了編輯與漫畫家的關係是收放與推拉的平衡。

穀子掌握故事節奏的功力一流!©TAICCA

大量田野調查,創造出讀者心中的金孫角色打動人心

《無能戀愛諮商中心》將主角沈青設定為服裝設計系學生,但穀子並非該科系出身,在取材上費盡苦心,默默追蹤了該系學生們的IG,研究行為習慣與科系特色,編輯也鼓起勇氣搭訕邀約學生們,直接進行面對面取材,更協助穀子前往學校發表會體驗,種種用心的前置作業反映到作品中,許多讀者留言表示故事與角色太過真實,宛如在看自己學生時代的血淚史,而這份共鳴就歸功自編輯與漫畫家大量取材、消化,讓角色形象立體生動。同時,角色的喜怒哀樂就更容易牽動讀者的心,尤其是沈青在故事後段戀愛不順時,讀者們紛紛化身為「沈青阿嬤」,哭求漫畫家要給個快樂結局。無法忍受角色的不幸,正是角色經營成功的證明。

編輯與漫畫家至實踐大學實地考察蒐集資料。©TAICCA

動人的故事來自前設細節的累積

好的文筆或畫工不一定代表能產生好故事,除了別出心裁的創意切入引爆話題,各種背後功夫更是輔助成功的關鍵,越完整、有細節的設定,自然能引起更多閱聽眾共鳴,這也是為什麼《CCC創作集》著力於轉譯。臺灣擁有自己的歷史與傳說,而如何挖掘史料或新聞短短的隻字片語成為故事、成為議題,就需要靠故事力完善創作,媒合優秀的創作者與臺灣文化,創作出更多屬於臺灣各形各色的故事,畢竟貼近土地的故事,與生活在其上的我們最有共鳴。

{{trace-2a-1="/style-guide"}}

好的文筆或畫工不一定代表能產生好故事,除了別出心裁的創意切入引爆話題,各種背後功夫更是輔助成功的關鍵,越完整、有細節的設定,自然能引起更多閱聽眾共鳴,這也是為什麼《CCC創作集》著力於轉譯。

發表日期:
2022-10-31
最近更新日期:
2024-05-31
責任編輯:洪婉馨、曾資涵

IP能否成功,引起閱聽眾共鳴是重要關鍵第一步。前置作業中資料收集影響故事力的底蘊,素材該如何轉譯為有魅力的故事呢?

要成就一個膾炙人口的IP,從IP本身經營到外力整合都相當重要,而能否跨域發揚光大至成就IP宇宙,最關鍵當然是IP的故事力,扎實的內容才有無限延伸的空間,而前期醞釀深深影響IP本質的好壞。

「CCC創作集數位平台」身為文策院所支持的原創漫畫平台,除了打造專屬於臺灣漫畫的舞台,編輯陪伴創作者孵育作品也是重要使命之一。以資料轉譯備受肯定的《CCC創作集》,如何在大量資料中找到有趣的素材變成好閱讀的故事呢?本篇以《CCC創作集》孵育的三部作品來探討創作過程中,編輯如何協助漫畫家收集轉譯消化大量資料,變成有趣的故事。今年(2022)甫獲國際漫畫大賞,史實改編的《異人茶跡》在不能變動歷史的情況下如何取捨事件?曾榮獲總統選書,發生在日治大正時期的《採集人的野帳》則遇到了時代細節的挑戰,以及點閱突破50萬的《無能戀愛諮商中心》更因為貼近現代,引起讀者共鳴的同時,情節也會被細細檢視。

蒐羅史材去蕪存菁,成就十年經典之作
《異人茶跡》一窺臺灣烏龍茶發跡之史

獲得日本國際漫畫大賞肯定的《異人茶跡》,從2013年發行至今邁向系列完結篇,講述1865年臺灣烏龍茶從混種茶配品到外銷金雞母的故事。以真實歷史事件延伸而成,故事該如何具有張力並合乎史實發展,選題就下了一番功夫。漫畫家張季雅身為嘉義茶農子女,從小耳濡目染製茶流程,但轉譯這段歷史需要更多的功課與擴寫。

2015年「遇見,老臺北」特展中的《異人茶跡》實景布置。©TAICCA

系統性整理繁雜資料,才能找出脈絡輔助創作

《異人茶跡》主編温淳雅表示首先著手整理年表,包括主角生平、臺灣烏龍茶發展、當時臺灣的歷史事件與世界重大事件多重比對,找出彼此可能的互相影響,讓故事格局更加宏觀相扣。歷史事件與人物雖無法改變,卻能從史料中的蛛絲馬跡刺激出更多想像。

有記茶行現存的茶箱型版。©TAICCA

《異人茶跡》中深獲漫迷喜愛的配角陳家茶農一家,就是發現當時自福建安溪遷移臺灣的移民,曾攜帶茶種至臺種植自行飲用,但後來如何轉型成產業耕種呢?激發了張季雅對後續發展的疑問,而這個想像與史實連接,將陶德(John Dodd)與李春生貸款予農民推廣新茶種植,與茶農如何衝突及化解,搭配茶農角度觀點,經典橋段於焉誕生,豐厚了故事的張力。

大稻埕製茶資料照出自《日本地理大系 臺灣篇》第11卷。©TAICCA

收集資料是為了激發創作的可能,而不是想像的束縛

歷史事件不能杜撰,但在冰冷文字記述下的大事記,透過創作者的想像就能變成有趣的故事,套句張季雅說的:「歷史是死的,有溫度的是人」,在尋找史料的過程,會更加了解陶德與李春生的性格與價值觀,激發出更多創作的想像,「但有時也會因為新的史料出土而手忙腳亂」,主編笑著說,這就是轉譯歷史的醍醐味吧!

獲總統選書 ! 大量史料與專家協助
完美呈現《採集人的野帳》

故事設定在大正時期(1924年)——臺灣植物標本採集黃金年代,草藥行少東踏上植物採集之旅,雖是虛構角色與情節,但資料收集的功夫並不少,書中出現的植物與建築都必須符合年代,避免與歷史產生衝突。

《採集人的野帳》曾入選蔡英文總統Facebook買冊書單

《採集人的野帳》大量繪製各種植物與標本,需謹慎確認繪製的植物品種在當時是否已出現,因此編輯任容向植物及臺灣史專家多重請益,透過專家們的指導和大量研讀史料,從一花一葉的正確形狀、到主角們的食衣住行都盡量符合時代,務求不出錯。

如何調整史實的框架VS創作想像的衝突

編輯任容分享,專家有專業領域的熱情,卻不一定熟悉漫畫模式,編輯在其中協助溝通與調查相當重要,該如何平衡漫畫家的想像與專家的顧慮是必然的挑戰。像是《採集人的野帳》有一段描述深山中山賊從事非法行為,被主角一行人發現引發危機,漫畫家英張本來設定為盜採牛樟芝,但專家反應當時並無盜採記載,英張便將情節改為山賊種植罌粟製作鴉片私售。為了支援這段劇情製作,需要查詢眾多製造鴉片方法的資料,甚至前往日本國會圖書館挖出數位化日文史料翻譯成中文,才能在不與史實衝突的情況下保留精彩橋段。

林試所典藏的玻璃底片,是各種資料考據的寶庫。©TAICCA
消化史實資料後,英張嘗試還原的腊葉館草圖。©TAICCA
專家指導前後的植物外型比對圖。©TAICCA

大正時期的繁花蔓草與屋舍磚瓦,都來自大量考據

繪製歷史題材作品,有許多基本細節要注意,例如劇情出現失火橋段,需要翻閱當時報紙尋找消防員服裝和水車的照片,儘管在漫畫裡只出現一格,卻大大增加臨場感。此外,主角等人所住的植物園宿舍現已拆除,編輯也調查日治時期文學作品、總督府的官舍建築標準等研究,配合現存的日式宿舍建築,拼湊出可能的宿舍面貌,「有點像是古裝劇的道具組,默默建構的背景不一定會被注意到,但少了一定會失去韻味。」

生活圈取材才能貼近現實
故事節奏一擊即中的《無能戀愛諮商中心》

以《T子%%走》引爆異色漫畫話題的穀子,於「CCC創作集數位平台」連載的《無能戀愛諮商中心》,敘述老是愛上直男的GAY沈青與肉食女吳婕的故事,節奏分明的異色笑點為本作特色,既然是發生於現代的故事,在取材消化上或許相對輕鬆?編輯林宜柔苦笑否定,正因為發生於讀者生活的時代,能否引發共鳴成為左右故事成功的關鍵。

點閱破50萬的《無能戀愛諮商中心》成功引發讀者共鳴。

從漫畫家挖掘到提案輔助,編輯是讀者也是守門員

編輯林宜柔表示改編自同名漫畫的日劇《下輩子我再好好過》給她很大的啟發,原來四格漫畫也有機會改編成日劇,因此她從發現穀子的作品產生邀約想法,穀子擅長短篇卻具力道的節奏式敘事,擁有豐富創意與大膽想法,一開始甚至想取名為《婊子與GAY天長地久》,雖相當切合內容,但考慮可能太過辛辣,在編輯建議下使用了新作品名《無能戀愛諮商中心》,正反映了編輯與漫畫家的關係是收放與推拉的平衡。

穀子掌握故事節奏的功力一流!©TAICCA

大量田野調查,創造出讀者心中的金孫角色打動人心

《無能戀愛諮商中心》將主角沈青設定為服裝設計系學生,但穀子並非該科系出身,在取材上費盡苦心,默默追蹤了該系學生們的IG,研究行為習慣與科系特色,編輯也鼓起勇氣搭訕邀約學生們,直接進行面對面取材,更協助穀子前往學校發表會體驗,種種用心的前置作業反映到作品中,許多讀者留言表示故事與角色太過真實,宛如在看自己學生時代的血淚史,而這份共鳴就歸功自編輯與漫畫家大量取材、消化,讓角色形象立體生動。同時,角色的喜怒哀樂就更容易牽動讀者的心,尤其是沈青在故事後段戀愛不順時,讀者們紛紛化身為「沈青阿嬤」,哭求漫畫家要給個快樂結局。無法忍受角色的不幸,正是角色經營成功的證明。

編輯與漫畫家至實踐大學實地考察蒐集資料。©TAICCA

動人的故事來自前設細節的累積

好的文筆或畫工不一定代表能產生好故事,除了別出心裁的創意切入引爆話題,各種背後功夫更是輔助成功的關鍵,越完整、有細節的設定,自然能引起更多閱聽眾共鳴,這也是為什麼《CCC創作集》著力於轉譯。臺灣擁有自己的歷史與傳說,而如何挖掘史料或新聞短短的隻字片語成為故事、成為議題,就需要靠故事力完善創作,媒合優秀的創作者與臺灣文化,創作出更多屬於臺灣各形各色的故事,畢竟貼近土地的故事,與生活在其上的我們最有共鳴。

{{trace-2a-1="/style-guide"}}

好的文筆或畫工不一定代表能產生好故事,除了別出心裁的創意切入引爆話題,各種背後功夫更是輔助成功的關鍵,越完整、有細節的設定,自然能引起更多閱聽眾共鳴,這也是為什麼《CCC創作集》著力於轉譯。

發表日期:
2022-10-31
最近更新日期:
2024-05-31
責任編輯:洪婉馨、曾資涵
文章作者
邱小祐
熱愛閱讀、漫畫、流行體驗與BTS,專職媒合臺漫的可能,CCC平台的飼育員。
邱小祐
熱愛閱讀、漫畫、流行體驗與BTS,專職媒合臺漫的可能,CCC平台的飼育員。
邱小祐
熱愛閱讀、漫畫、流行體驗與BTS,專職媒合臺漫的可能,CCC平台的飼育員。
看看更多
TAICCA聚焦
文章
事件追蹤
數據觀點
臺灣人愛看漫畫嗎? 有多少人看臺灣漫畫作品?
根據文策院發布的《2022年臺灣文化內容消費趨勢調查報告》,有55%的民眾過去一年曾經閱讀漫畫,22%的人過去一年有看過臺灣漫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