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任何人都可以命令AI在幾十秒內把圖片變成活潑生動的影片,但是在AI助理們尚未誕生的數十年前,人類已經想盡辦法用最低的成本將漫畫以動態的形式呈現出來。美國首先出現了「動態漫畫(motion comic)」,以漫畫頁面為基礎,進行動態化的處理,有時候會挖除對話框,並透過縮放、平移讓畫面具有戲劇性,或者進一步運用數位技術,讓漫畫人物、物品得以表現簡單的動作,再將配音、音樂與整體故事結合,使漫畫能夠呈現出動畫的效果。與此概念相仿,近年日本有出版業者跨足動畫產業,精進、改良製作技術開發出「輕動漫(light anime)」,將漫畫或繪本轉化成細緻的動畫作品,並成功進軍電視臺及串流平臺。
<span class="caption">這部繪本動畫就是以繪本為底稿作成的「輕動漫」,看得出與一般動畫有什麼不同嗎?</span>
日本動畫業的危機與出版業的轉機
日本動畫協會2024年12月的數據指出,2023年日本動畫產業海外收入成長18.02%,為2020年以來首次超過國內市場規模。日本動畫在海外市場表現愈來愈亮眼,主要受到如深耕北美市場的動畫專門網站平臺Crunchyroll,以及近年國際OTT採購、投資日本動畫和真人漫改影集等作品口碑影響,持續推升海外需求。
然而,日本動畫產業長期面臨產業勞動環境不佳、製作人力持續流失的問題。日本經濟產業省的資料顯示,日本國內年產動畫約300部,已是現有產製技術、人力投入等條件下可達成的極限,很難大幅增加高品質動畫作品的數量。另外,近年隨著國內外對高品質動畫作品的需求成長,漫畫出版社也越來越難與知名的動畫製作公司預定作品,時常面臨原作漫畫知名度難以延續的問題。如角川集團在2024年收購動畫工作室,即是為了解決近10年熱門漫畫改編動畫受限製作排程、新一季動畫動輒等待三年才能推出的困境。
日本國內主要電視臺關注到動畫受歡迎趨勢,陸續在近年調整頻道規劃、新開午夜以前的動畫專屬時段,部分電視臺更成立專責部門,提高對動畫內容的重視。不過,電視臺不間斷播出具高品質、劇情豐富的30分鐘動畫作品本來就有難度,加上民眾習慣消費短影音、真人短劇的趨勢影響,電視臺也嘗試購買或自製短動畫播出、並更重視短動畫角色的IP經營。
<span class="g-head">2019~2024年日本漫畫市場(銷售額)變化</span>
<span class="caption">資料來源:出版科學研究所出版指標,右圖數據以四捨五入表示。</span>
在日本,動畫與漫畫是相輔相成的產業。若回望漫畫出版領域,根據日本出版科學研究所調查,2024年日本漫畫市場(合計紙本與數位漫畫銷售額)較上年增加1.5%、達7,043億日圓,除了破歷史新高並連續7年成長之外,其占整體出版市場已達44.8%,較上一年增加1.3個百分點,顯示漫畫內容的需求持續增加。
日本漫畫市場的成長動能來自數位漫畫銷售表現,2024年較上一年度增加6.1%。雖仍為正成長態勢,但連續三年成長幅度低於雙位數的表現已經引起出版業注意,數位漫畫的銷售在各式條漫、按話次付費或搶先看等機制成熟下趨緩,出版業勢必不能僅仰賴漫畫銷售本身,而必須持續開拓漫畫作品的授權應用機會。因此,有業者考量近年短動畫趨勢及商機,另闢蹊徑尋找其他推廣漫畫IP的方法。
「輕動漫」的出現:日本出版社IMAGICA Infos進軍動畫產業
由於既有動畫製作供不應求、連帶影響改編前作(漫畫)的後續發展安排,日本的非動畫業者決定跨足製作動畫、主動解決供給問題。出版社IMAGICA Infos近年積極參與動畫製作,和印刷業者DNP(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合作,於2022年8月推出直接將漫畫原稿內容拆解並上色、加上聲優配音與特效的「輕動漫(Light Anime, ライトアニメ)」,這樣的技術與動態漫畫的概念相似,但更運用了網路漫畫的分鏡特點,結合既有「剪紙動畫(Cut-out Animation)」技術,將人物從場景中剪下,使用數位軟體作畫上色,分層各種對白框、特效元素,成功使靜態漫畫脫胎成精緻的動畫作品。
<span class="g-head">前傳:IMAGICA Infos 如何從小出版社變身為動漫公司?</span>
出版社IMAGICA Infos和印刷廠DNP的輕動漫作品推出後引起討論話題,並在《日經趨勢》2024年12月號的「2025年百大熱門預測」中名列第三。輕動漫早期先以付費電子漫畫附贈的短動畫測試市場,之後陸續於2024年後改編具人氣基礎的網路漫畫作品,推出多部在電視臺、社群及串流平臺如Netflix等播出的多樣化作品,內容類型涵蓋愛情喜劇、科幻等題材;另外,也已經和朝日新聞社合作6部歷史漫畫,並直接經由DNP旗下公司經銷給圖書館。
<span class="g-head">IMAGICA Infos製作的輕動畫</span>
<span class="caption">資料來源:整理自DNP官網、AnimationID官網、公開新聞報導。</span>
成功秘訣:出版社的優勢在哪裡?
IMAGICA Infos的嘗試可以說是成功的。不只是技術層面上有效減低製作成本,以出版原作為出發點的動畫創作也具備一些優勢。
首先,從技術面來看,輕動漫的最大特色在於省略人工逐幀手繪的作業時間,將原本動輒1,000多萬日圓的動畫製作成本大幅縮減至十分之一(約100萬日圓)。另外,也因為輕動漫的改編來源主要為網路漫畫,其原稿作畫方式通常在一開始已將人物、背景、對話框和特效文字等分層儲存,有利於後續製作拆解,因此在最後的成品中,角色的頭髮經常會作出獨立晃動的效果。
網路漫畫相較於過去漫改動畫大多取材自累積多年人氣基礎的長篇連載漫畫,其故事節奏更快、篇幅更短小、題材更多元而利於轉譯成短影音格式;輕動漫的改編格式多為10分鐘內的短動畫,製作時間可壓縮至原本的六分之一,僅需半年左右即可完成。
<span class="caption">《まぁるい彼女と残念な彼氏(暫譯:圓圓的女友與殘念的男友)》於2024年6月播出第一季,同年7月決定製作第二季,並於11月開始播出。</span>
若從內容層面來看,由於輕動漫直接使用原稿內容製作,可用於發揮的素材有限、考驗故事本身內容豐富度以及動畫導演安排動畫敘事節奏的能力,且很難額外加入動畫原創元素或角色;但好處是能緊密貼合原作劇情,角色在動作上也不容易出現傳統動畫因為逐幀作畫而變形的狀況。Imagica Infos和DNP根據實務經驗也認為,輕動漫的呈現方式特別適合不需要太過強調肢體動作合理性的題材,例如搞笑漫畫、繪本或是以動物為主角的作品等。
以非動畫業者身分策劃製作輕動漫的IMAGICA Infos和DNP,從出版業上游業者跨足出資、研發技術參與動畫製作,進一步將既有功能或將手邊資源重新再運用。IMAGICA Infos作為出版社,原本即擁有大量可動畫化的出版內容,但目前製播的輕動漫作品皆為IMAGICA Infos評估輕動漫製作方式與合適題材後,向其他網路漫畫平臺業者溝通開發的作品,內容開發來源並不只侷限自有作品;此外,IMAGICA Infos亦可透過已發行三十年的聲優專門雜誌《声優グランプリ(聲優藝人速報)》,找到最適合輕動漫角色聲音的配音人員。而原本在產業鏈中僅承接出版商印刷業務的DNP,除了和IMAGICA Infos推出製作輕動漫的專門品牌「AnimationID」,成為內容投資與技術開發的角色之外,也持續和其他漫畫出版社合作、承接將網路漫畫、電子漫畫轉製輕動漫的業務。
另外,IMAGICA Infos和DNP在推出輕動漫作品時,並未因為作品時長而只上架串流平臺,IMAGICA Infos社長前田起也接受訪問時表示,為了打破過去觀眾對於動態漫畫如連環畫劇(紙芝居)的印象,輕動畫一開始就是以電視臺播出為目標。從此看來,他們一方面解決了電視臺需要大量動畫播放內容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藉由電視臺播出取得觀眾信賴感,有利於與更多OTT平臺合作。
將動畫化繁為簡的技術大賽
<span class="caption">動態漫畫平臺MOBUKOMI將日本經典漫畫《北斗神拳》製作成動態漫畫</span>
除了輕動漫,日本在近兩年也出現對於動態漫畫技術開發有興趣的公司。大型企業株式會社CREEK & RIVER(簡稱C&R社)旗下的子公司「C&R Creative Studios」(成立於2021年)業務涉足影視、遊戲、漫畫、小說內容領域。在2023年,與AI繪圖新創公司株式會社Nextrek合作,開發了動態漫畫平臺「MOBUKOMI(モブコミ)」,主要是切割漫畫分鏡,採取保留對話框的方式再加上符合故事發展的配樂效果,雖然不像輕動漫已趨近於動畫的流利表現,但MOBUKOMI更把目標放在日本的經典漫畫如《北斗神拳》,講求貼近漫畫原作精神,取材更多元,也不限於網漫。
除了日本以外,像是美國、中國等動畫製作大國,其實也不遺餘力地製作動態漫畫。其中,中國市場已發展動態漫畫近十年,並被視為讓觀眾接觸國漫、培養作品聲量的重要媒介之一,但因為幀數低、動作效果不佳,技術層面難以提升,僅被當作動畫的替代品。近年則因為短影音與短劇平臺崛起,動態漫畫成為真人短劇的題材改編來源。
在美國,如漫威、DC則是為他們的漫畫英雄製作動態漫畫超過二十年,其效果可能早就與「輕動漫」相媲美。如DC曾於2008年推出的《守護者(Watchmen)》動態漫畫版本,與隔年的真人電影相繼掀起話題;對於漫威而言,動態漫畫較像是用於消化無法製作成長篇動畫的小型、番外作品的選擇,他們在2016年於迪士尼YouTube頻道推出2-3分鐘的短篇《Spider-Man & Iron Man In... Training Day》,可以說是延續經典IP熱度的不定時驚喜。
<span class="caption">美國漫威於2016年推出的動態漫畫《Spider-Man & Iron Man In... Training Day》</span>
(本文與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共同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