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電視節目格式(TV Format)的交易市場蓬勃發展,許多熱門非戲劇類節目,如《Survivor》、《The Voice》,透過Format交易的方式而在多國改編重製播映,展現出一種既全球又本土化的節目品牌化現象。
節目格式(TV Format)交易是什麼?
所謂的節目格式(以下簡稱Format)係指節目的特定結構,包含節目各種基本要素,如流程、規則、玩法、風格等,對於觀眾具有明顯的辨識度,觀眾在收看時可以清楚知道節目會如何進行,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同時Format也為節目的創新和變化提供基本架構,並確保節目能夠被不同製作團隊以相同模式複製與改編。
Format的交易就是透過授權方式讓其他製作團隊應用原創團隊開發的Format因地制宜改編重製成新節目,但又能保有Format吸引觀眾收看的基本要素。所以Format交易是一種熱門電視節目的品牌化與版權授權概念。常見的Format交易節目類型,包含真人實境、選秀、益智遊戲、約會戀愛、競技比賽、新聞紀實、脫口秀等非戲劇類節目,另外戲劇節目IP改編有時也會被認為是Format交易的一種類型。
依據Format改編的節目會受到業者的喜愛,主要是因為其風險低,節目本身已事先通過市場驗證,證明受到觀眾喜愛,並形成品牌化效益,具有一定知名度或粉絲基礎,而購買方也不只單純依據Format複製節目,也會依據目標市場特性調整節目細節,以適應當地觀眾觀看偏好與特殊的文化社會脈絡。
全球Format交易概況
20世紀末Format交易市場已開始萌芽,有零星交易,不過一直到2010年代,Format交易量才在全球規模上出現明顯成長。依據K7 Media的統計數據顯示,長期以來全球Format輸出最多的前三大國家為英國、美國和荷蘭。進入到2010年代,隨著以色列、土耳其、韓國、拉丁美洲地區等國家開始積極投入Format的開發與輸出,促成全球Format交易市場蓬勃發展。
其中,韓國節目Format成長趨勢表現尤為突出,到了2020年,韓國原創的Format輸出交易已排名全球第四。不過因COVID-19疫情衝擊而出現減緩。疫後全球Format市場出現新變化,在2023年的Format交易排名中,日本Format輸出數量成長了54%,反超韓國成為亞洲最大輸出國。
.png)
2023年輸入Format前三大國家為德國、比利時和西班牙。德國購買的Format主要來源國為美國,西班牙輸入的作品則是以英國與荷蘭為主,比利時長期以英國為主要輸入來源,近期也開始購買荷蘭、奧地利與義大利等其他歐洲國家的Format。
從全球交易的Format類型來看,2023年娛樂類節目Format交易數量占比最大(約占 53%),也是成長最多,真人實境節目也較2022年成長(約占 25%),與紀實相關的節目Format(含紀實節目和紀實娛樂節目)占比則減少。在娛樂類節目Format中,以機智問答節目和選秀節目兩大類交易量最多,許多電視老牌經典節目Format被重新授權至更多國家重製播映。
市場活躍的關鍵廠商
依據K7 Media統計之銷售量排名,2023年全球Format交易量第一名廠商是總部位於法國的Banijay,該集團是全球最大的國際內容製作和發行公司,在21個地區擁有130 多家製作公司,於2022年成為當年度Format銷售量第一名。
第二名則是總部位於英國的Fremantle,該公司是電視娛樂、戲劇、電影和紀錄片之內容創作、製作和發行公司,在2019-2021年連續三年是全球Format銷售量第一名。第三名則是ITV Studios,是英國的跨國電視製作公司,在13個國家共有60個製作公司。第四名同樣是總部位於英國的All3Media,是全球獨立電視、電影和數位製作和發行公司,由英國、歐洲、紐西蘭和美國等50多家製作與發行公司共同組成,緊接其後的是BBC Studios與Warner Bros. International Television Production等大型影視集團所屬的節目製作部門,亞洲業者則以韓國的CJ ENM、 MBC、SBS等業者表現較為亮眼。。
除了電視業者會進行Format交易,OTT串流平臺近年來也成為Format的關鍵買家,在亞洲地區Format改編的節目約有12%會在OTT平臺進行首播。
依據K7 Media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Format節目在OTT平臺上架數第一名為Amazon Prime Video,其次為Discovery+、Paramount+與Netflix。除了購買現有Format進行改編,Amazon Prime Video和Netflix近年也自製了原創真人實境節目,並在國際間針對不同市場進行在地化改編,如Netflix的原創熱門真人約會節目《慾罷不能》(Too Hot to Handle),截至2024年除了在Netflix播出6季,也改編成巴西葡語版與拉美西語版,鎖定拉丁美洲國家的觀眾。
OTT平臺投入Format的交易進一步促成Format節目的全球擴散。如日本、韓國本地電視業者較少購買國外Format進行改編,但由於OTT平臺投入Format節目的製作,國外的Format因而得以進入日韓兩國市場,如在日本,約有八成的Format改編的節目是透過Amazon Prime Video等OTT平臺在日本播映。
依據K7 Media公布的2023年前100大Format節目,主要來源國大多為美國(34部)、英國(29部)與荷蘭(16部)等三大國家,其中改編版本超過100次的Format有英國的《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和荷蘭的《Deal or No Deal》。就亞洲國家的Format而言,日本有6部Format進入100大,多為2000年前後之經典節目,包括在臺灣很知名的《極限體能王》(Ninja Warrior),韓國則有2部,分別為《蒙面歌王》(The Masked Singer)與《看見你的聲音》(I Can See Your Voice),均為2015年推出的節目。整體而言,全球銷售排名前百大的Format大多為經典、長銷的節目。
<span class="g-head">2023年全球Format改編數量前一百名作品來源國分布</span>

亞洲市場的發展
從K7 Media歷年統計數據來看,亞洲國家購買的Format來源國長期以來以英國和美國為主,不過2023年已約有三成來自於亞洲國家的原創作品,以韓國與日本節目最多,另外,泰國近年也從Format輸入國開始轉型為輸出國,其節目在東南亞國家相當受到歡迎,而中國也積極投入Format的開發與輸出,如《乘風破浪的姐姐》授權改編成越南版。
依據Content Asia的統計數據顯示,亞洲市場改編的非戲劇Format的類型以遊戲節目(Game Show)占比最高,其次為歌唱相關節目,另外Content Asia也統計戲劇節目的改編數據,2018年和2023年約佔整體Format改編量(戲劇類+非戲劇類)的兩成。
不同國家市場對於Format節目類型會有不同偏好,如越南是亞洲非戲劇類Format的購買大國,偏好遊戲競賽類節目,占該國改編Format數量四成以上,另外歌唱節目則約占兩成;印尼改編的Format節目則是以流行音樂歌唱相關節目最多,占三成以上,烹飪節目次之。另外有些國家則偏好戲劇類節目的改編,如印度的戲劇類的改編數量約占五成,非戲劇類節目改編則以真人實境為多,約占三成以上;泰國戲劇類節目改編數量約占四成,非戲劇類節目以遊戲類為主,烹飪節目次之。馬來西亞也是偏好戲劇節目改編,約占四成,非戲劇類節目改編中則以音樂歌唱節目最多。
整體而言,亞洲市場偏好的娛樂類Format以遊戲/益智問答、選秀、歌唱比賽與烹飪類為主,另外,真人實境類Format也受到亞洲市場歡迎,但沒有歐美國家熱門。
<span class="g-head">2023年亞洲市場非戲劇Format各類節目改編數量占比</span>

資料來源:K7 Media, From Global to Local: A Year in Asian Adaptations of Unscripted Formats
亞洲節目如何輸出全球
相較於歐美Format交易的蓬勃發展,亞洲主要以日、韓兩國的Format在全球市場表現較為熱絡,不過亞洲原創Format要輸入歐美國家,通常需要先授權至亞洲鄰近國家取得成功實績後,再授權進入不同文化圈或區域市場。如韓國《The Masked Singer》的Format陸續輸入中國、泰國、越南、印尼等國改編成本土節目,美國FOX製作人則因觀看中國和泰國版的節目才決定向韓國購買Format改編成美國版,之後該Format便快速地輸入至其他英語系國家、歐洲、拉丁美洲與中東地區。

然而並非所有節目均具有Format交易的條件,除了節目內容元素要具有市場潛力,更重要的是節目需具備可複製、可改編的特性,否則即便為市場表現佳的優質節目,也難以Format的形式進行交易和改製。Format的開發,需要評估節目是否有清楚可被模仿重現的規則或流程,是否可以在跨文化、跨國情和不同產製環境等狀態下達成相近的條件,是否具備跨文化改編的空間等因素,而Format的交易通常也需要提供節目腳本或Format Bible,提供購買方重製改編時遵循的關鍵事項。
Format的交易通常也需要考量文化層面的問題,如節目反映的文化吸引力,包含文化相近性和可跨文化複製等特性等。如亞洲原創的Format通常會具有一些亞洲國家具有的文化共同元素,如展現對家庭關係的重視,這些元素在歐美節目較為少見。這些共同元素有助於Format在亞洲不同國家之間的改編,有時也會對西方國家產生異國情調的吸引力。
Format市場的前景
Format市場雖然增加了節目開發者的收益,降低買方製作節目的風險,但也導致全球同類型節目過多,觀眾可能會出現觀看疲乏的情形,因此Format也開始混合不同類型元素,增加新鮮感,以吸引觀眾持續收看,如真人實境節目結合冒險、約會、競賽、烹飪等類型Format的元素。或以Format為基礎改編出新的次類型節目,例如熱銷全球多版本的《The Voice》改編成出不同年齡版(兒童、青少年等),《Master Chef》除了改編成兒童版,在澳洲也推出甜點版改編節目。
另一方面,Format的交易也促成新型態的跨國合作模式的發展,廠商之間會逐漸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如泰國的Workpoint影視集團接連改編韓國CJ ENM和MBC的非戲劇節目,True4U和Halo Production長期翻拍SBS及CJ ENM的戲劇節目,並可能進一步建立「共同開發、合作改製」的商業模式,如開發出《The Voice》Format的荷蘭公司Talpa開始協助其他製作公司將優質節目或概念開發為Format,並進行銷售與跨國改製,韓國的CJ ENM則成立Format合製相關部門,以合資合製的方式將其Format翻拍成不同語言版本,透過內容在地化來拓展外銷市場。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日本有17部Format輸出海外市場,國際OTT平臺為主要購買方,包括Netflix、Prime Video等國際平臺紛紛將日本經典節目如《鐵人料理》、《全員逃走中》改編成不同國家版本,這意味著多年前的經典電視節目有可能會被市場重新開發成Format,加上既有的Format持續衍生出次類型節目。可以預期目前全球Format交易趨勢仍將持續熱絡,並出現更多Format改編的節目在各國市場播映,
相較於全球Format交易市場的熱絡發展,臺灣影視業者在Format的開發與交易並不積極,實際上臺灣業者也持續製作出許多不錯的節目,如最近網路流量爆紅的《夜市王》等如能開發成Format並輸出,將有助於提升臺灣整體影視的國際競爭力。
(本文與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共同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