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各產業逐步走出COVID-19的影響、汲取疫情經驗邁向新常態,「淨零排放」(NET ZERO)取代「線上/數位化」成為2023年產業發展的熱搜關鍵字。
根據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為減緩氣候變遷,各國政府應提出更積極的減碳策略。以臺灣來說,去年(2022)3月國家發展委員會發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12月再公開「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目標2025年減少碳排10%1、2030年減少空汙約三成。2
就文化內容產業而言,文化部2023年啟動「文化產業減碳科研輔導計畫」協助產業減少碳排;而文化部所監督的國家兩廳院、臺中國家歌劇院也積極響應,去年紛紛推出以減少碳排為目標的巡演節目《寫給滅絕時代》、《叢林奇譚》,今年也持續施加力道,國家兩廳院除了擬定溫室氣體排放的量化指標,更自2023秋天藝術節起,將永續相關條款加入委製節目的工作合約中;而臺中國家歌劇院則在原有的綠能基礎上,針對節目製作尋找更環保的執行方案。
<span class="caption">1 基準年為2005年。</span>
<span class="caption">2 以2019年之空汙量為基準。</span>
不只場館本身,牽一髮動全身的產業碳足跡
產業鏈上下游的碳排環環相扣,展演場館的永續計畫改變的不僅是自體營運方式,於場館演出的舞蹈、音樂、戲劇等演出團體勢必也需要遵守場館的減碳規則,調整節目執行製作及呈現方式。國家兩廳院、臺中國家歌劇院等指標性場館的響應,預期將牽動臺灣表演藝術產業思考、調整工作模式,進而觸發產業轉型。
依溫室氣體排放來源劃分,藝文場館所產生的碳排大致分為
範疇一:館舍自行產生的能源消耗,如節目演出期間燈光、音響、舞臺機械等設備所產生的碳排;
範疇二:場館營運期間照明、空調等購買電力所產生的間接排放;
範疇三:範疇一與範疇二之外、場館營運所產生的其他間接排放,如節目單印刷、販賣紀念商品、提供觀眾飲食服務、演出團體進退場的物流運輸、機構人員或演出團體的差旅移動,甚至觀眾往返場館的交通運輸所產生的碳排。
英國推出《劇場綠皮書》,為產業提供系統性的減碳指南
減少範疇二的能源消耗關鍵在於各展演場館的營運策略訂定,範疇一與三則有賴場館、演出團體及相關承包商重新檢視、調整工作架構。減碳工作項目既廣且雜,範圍囊括產業鏈上所有子產業,甚至擴及相關支援產業,如何有效且系統性的執行減碳 ?
2020年由英國技術劇場協會(Association of British Theatre Technicians)、英國劇院信託基金會(Theatre Trust)和Buro Happold顧問公司發起的《劇場綠皮書》(Theatre Green Book)3,為產業提供一套系統性地減碳指南。
《劇場綠皮書》共分為「永續製作」、 「永續建築」、「永續營運」三章,針對節目製作、場館營運、團體/場館經營等層面提出執行準則,並將減碳劃分為三階進程:初級(舞臺上50%材料為回收利用)、中級(舞臺上75%材料為回收利用)、進階(舞臺上100%材料為回收利用),提出製作人、導演、舞臺/服裝設計師、團隊員工等不同崗位人員都可操作的實用指南。 《劇場綠皮書》目前已獲歐洲許多劇院採用,如英國國家劇院(National Theatre)將其納入節目製作合約、北方歌劇院(Opera North)則依循指南製作了多檔節目。
<span class="caption">3《劇場綠皮書》 </span>
<span class="g-head">給展演場館的減碳建議</span>
邁向淨零排放,讓減碳成為工作「潛意識」
規整《劇場綠皮書》所提供的各項減碳方針:
一、更前期的團隊或跨單位溝通、制定完整的減碳規劃,
二、落實執行減碳規劃,減少能源消耗和資源浪費,
是產業邁向淨零排放的兩大關鍵。
透過設定一致的減碳目標,讓所有人員理解努力方向與可能限制,上至場館建築擴建到舞臺布景油漆、印刷紙張挑選,每個工作環節都有調整空間;選用可回收材料、延長物品的生命週期,如推出長演型節目,製作可適應不同場館的舞臺布景,利用回收材料製作道具、戲服,甚至規劃於演出後租借/轉賣給其他劇團,以延伸物品的使用年限。讓減碳內化為執行工作的「潛意識」,將是未來幾年表演藝術產業的重要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