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
頂端
No items found.
©shutterstock
TAICCA 聚焦

後疫情時代 ! 臺灣文化內容產業的展望與挑戰

產業研究

後疫情時代 ! 臺灣文化內容產業的展望與挑戰

收錄於
No items found.
©shutterstock

隨著疫苗施打的普及,各國政府逐步放寬防疫管制,採取與病毒共存的政策。臺灣在2022年6月2日復辦臺北國際書展,10月13日開放國境,標誌著臺灣社會邁入後疫情時代。後疫情不只意味著產業營運回到疫情前的常軌,產業也因經歷疫情而出現新的發展課題。
本文將以文策院年度產業調查與消費趨勢調查結果為基礎,結合業界訪談意見,盤點疫情對於臺灣文化內容產業的主要影響,並探討疫後產業可能面臨的挑戰。

2021 疫情前及疫情間

流行音樂產業

演唱會相關產業受到嚴重衝擊,民眾轉向線上音樂資源,線上付費比率並無明顯增長。

流行音樂產業2021年營收176.86億元1,較疫前2019年減少30.56%,其中演唱會相關業別2021年營收40.31億元,較2019年減少55%。
民眾使用免費線上音樂服務占比增加,串流音樂付費比率減少。音樂串流/下載平臺業2021年營收23.75億元,較2019年減少6.86%。
<span class="caption">1 本文幣別皆為新臺幣</span>


電影產業

電影票房腰斬,電影映演業營業額大幅減少,製作業與後製業積極擴展電視、廣告、網路影音業務,營收反彈回升。

整體電影產業2021年營收154.13億元,較2019年減少約30.3%。電影票房在疫情間僅剩一半,電影映演業2021年營收71.01億元,較2019年減少44%。
製作業與後製業2020年營收分別為27.39億元與5.2億元,少於2019年的29.86億元與5.73億元,不過2021年成長至34.34億元與6.01億元,高於疫前水準,其電視節目、影集、廣告與網路內容相關收入占比顯著增加。

電視產業

整體電視產業營收維持成長趨勢,數位發行與播送業營收大幅增加。

整體電視產業2021年營收為1,625.35億元,較2019年增加9.60%。雖然三級警戒曾造成節目拍攝工作短暫中斷,但並未對電視產業總營收造成明顯衝擊。
數位發行與播送業別營收在疫情間大幅增長,2021年營收為157.03億元,較2019年成長了40.56%。2021年付費會員/訂戶收視收入在營收占比52.22%,較2019年的10.60%大幅增加。

出版產業

出版產業深化跨域多元營運,線上閱讀比率持續成長,仍以免費內容為主。

出版品銷售呈現長期衰退趨勢,透過多元跨域經營,如IP跨域應用、數位平臺營運等,使得非出版相關收入在營收占比逐漸提升,雜誌業已有五成以上營收來自於非出版相關收入,2021年付費會員相關收入占比達20.26%。
民眾線上閱讀比率持續成長,但付費比率仍偏低,2021年透過免費平臺閱讀比率超過八成。

遊戲產業

遊戲產業營收在疫情期間大幅成長,手機遊戲市占仍為最高。

遊戲產業2021年營收636.34億元,較2019年增加38.49%。遊戲開發類型仍以手機遊戲最多,玩家也以遊玩手機遊戲比率最高。
2021年除電腦遊戲付費比率減少,其他類型付費比率均有增加,不過手遊高消費課金型玩家占比較前一年下降。

<span class="g-head">疫情前後各產業營業額比較</span>

2022後疫情時代

疫後的兩種發展情境

進入後疫情時代,產業出現兩類相關又截然不同的市場情境,一是報復性的成長,一是高速成長轉為趨緩停滯。

報復性成長大多是疫情期間嚴重受創的產業,如旅遊觀光、演唱會等,其增長屬於市場上的短期波動,後續的成長仍取決於民眾消費能力與整體經濟景氣。

另一方面,當民眾大量湧向實體消費,原本在線上花費的時間與金錢將受到排擠。疫情期間大幅成長的線上遊戲產業開始出現停滯衰退情形,依據Sensor Tower data統計,2022年Q3全球線上遊戲的收益已較前一年同期減少12.7%。

同樣在疫情期快速成長的影視串流業,也在2022年下半年面臨訂戶數成長趨緩的現象。杰德影音執行長林志杰指出,業界面對付費會員數的停滯趨勢,勢必調整營運策略,從搶占市占率,追求付費會員數成長的策略,調整成求生存,追求獲利的策略。即使是Netflix,也不再堅持純訂閱隨選視訊服務(SVOD,Subscription Video on Demand),開始推出廣告隨選視訊服務(AVOD,Advertising Video on Demand)。

林志杰認為當民眾付費意願低,廠商就會開始採用混和的營運策略,增加各種廣告收入,除了AVOD,也出現免費收看、有廣告的串流電視(FAST,Free Ad-Supported Streaming TV)等新服務模式。

疫情對疫後產業營運的影響

文策院文化新創加速器團隊勇氣即興劇場線上直播表演 ©TAICCA

疫情促使民眾轉向線上消費各種文化內容,因此線上展演與直播等線上服務在疫情間快速擴展,舞臺劇、講座與演唱會等實體活動紛紛轉為線上。KKLIVE董事總經理黃振峰估計,KKLIVE在疫情巔峰期一年大約舉辦3百到4百場的線上活動。不過疫情趨緩後,線上活動的場次便急速減少,只剩巔峰期的二到三成。

疫情後線上活動不再是實體活動的替代物,因此功能定位出現轉變,黃振峰認為因為疫情期消費者已體驗線上活動,不再陌生,所以實體復辦後,線上服務變成業者營運上一個加值、輔助的彈性選項,除了可以克服地域距離提供民眾線上參與,還具有行銷推廣等功能。

疫情也加速出版業的數位轉型,轉型不僅是紙本書轉為電子書,還有營運思維的轉變。聯經數位出版編輯張彤表示,疫情讓業者更加體認到出版社有親自接觸消費者的需要,因此經營會員變得很重要。Facebook與官網的營運數據讓出版社更加掌握消費者的樣態。

除了經營會員,疫情間興起的直播賣書、社群團購與募資平臺等新型態銷售管道也讓出版社主動接觸消費者,並為會員客製各式各樣的服務。

而疫情也使得出版社更重視經營本土作者IP,張彤表示,疫情期間出版翻譯書的成本變得更高,所以聯經增加本土作者出版量,並透過企劃將作者的專業以各種媒介推薦給讀者,如推出有聲書,辦理線上線下課程與講座,錄製Podcast節目等,以擴大作者IP的價值,這是行銷國外作品很難做到的。

疫情期間興起的營運策略逐漸發展成為業者彈性、有效的行銷經營手段,業者也開始調整線上服務的營運思維,以適應疫後的市場轉變,透過線上與線下的整合應用,提供消費者更多元便利的服務,並利用線上營運數據更準確掌握消費客群,提升經營效率。

但2023年的全球經濟前景仍不樂觀,雖然營運不再受防疫措施限制,業者有更多元、彈性的營運行銷手段。不過受高通膨與經濟衰退影響,民眾消費日趨保守,可能更不願花錢在文化內容消費上──不論是線上或線下。因此如何布局因應全球經濟持續疲軟,將成為疫情後文化內容產業面臨的關鍵挑戰。

最近更新日期:
2024-03-31
責任編輯:洪婉馨、曾資涵

隨著疫苗施打的普及,各國政府逐步放寬防疫管制,採取與病毒共存的政策。臺灣在2022年6月2日復辦臺北國際書展,10月13日開放國境,標誌著臺灣社會邁入後疫情時代。後疫情不只意味著產業營運回到疫情前的常軌,產業也因經歷疫情而出現新的發展課題。
本文將以文策院年度產業調查與消費趨勢調查結果為基礎,結合業界訪談意見,盤點疫情對於臺灣文化內容產業的主要影響,並探討疫後產業可能面臨的挑戰。

2021 疫情前及疫情間

流行音樂產業

演唱會相關產業受到嚴重衝擊,民眾轉向線上音樂資源,線上付費比率並無明顯增長。

流行音樂產業2021年營收176.86億元1,較疫前2019年減少30.56%,其中演唱會相關業別2021年營收40.31億元,較2019年減少55%。
民眾使用免費線上音樂服務占比增加,串流音樂付費比率減少。音樂串流/下載平臺業2021年營收23.75億元,較2019年減少6.86%。
<span class="caption">1 本文幣別皆為新臺幣</span>


電影產業

電影票房腰斬,電影映演業營業額大幅減少,製作業與後製業積極擴展電視、廣告、網路影音業務,營收反彈回升。

整體電影產業2021年營收154.13億元,較2019年減少約30.3%。電影票房在疫情間僅剩一半,電影映演業2021年營收71.01億元,較2019年減少44%。
製作業與後製業2020年營收分別為27.39億元與5.2億元,少於2019年的29.86億元與5.73億元,不過2021年成長至34.34億元與6.01億元,高於疫前水準,其電視節目、影集、廣告與網路內容相關收入占比顯著增加。

電視產業

整體電視產業營收維持成長趨勢,數位發行與播送業營收大幅增加。

整體電視產業2021年營收為1,625.35億元,較2019年增加9.60%。雖然三級警戒曾造成節目拍攝工作短暫中斷,但並未對電視產業總營收造成明顯衝擊。
數位發行與播送業別營收在疫情間大幅增長,2021年營收為157.03億元,較2019年成長了40.56%。2021年付費會員/訂戶收視收入在營收占比52.22%,較2019年的10.60%大幅增加。

出版產業

出版產業深化跨域多元營運,線上閱讀比率持續成長,仍以免費內容為主。

出版品銷售呈現長期衰退趨勢,透過多元跨域經營,如IP跨域應用、數位平臺營運等,使得非出版相關收入在營收占比逐漸提升,雜誌業已有五成以上營收來自於非出版相關收入,2021年付費會員相關收入占比達20.26%。
民眾線上閱讀比率持續成長,但付費比率仍偏低,2021年透過免費平臺閱讀比率超過八成。

遊戲產業

遊戲產業營收在疫情期間大幅成長,手機遊戲市占仍為最高。

遊戲產業2021年營收636.34億元,較2019年增加38.49%。遊戲開發類型仍以手機遊戲最多,玩家也以遊玩手機遊戲比率最高。
2021年除電腦遊戲付費比率減少,其他類型付費比率均有增加,不過手遊高消費課金型玩家占比較前一年下降。

<span class="g-head">疫情前後各產業營業額比較</span>

2022後疫情時代

疫後的兩種發展情境

進入後疫情時代,產業出現兩類相關又截然不同的市場情境,一是報復性的成長,一是高速成長轉為趨緩停滯。

報復性成長大多是疫情期間嚴重受創的產業,如旅遊觀光、演唱會等,其增長屬於市場上的短期波動,後續的成長仍取決於民眾消費能力與整體經濟景氣。

另一方面,當民眾大量湧向實體消費,原本在線上花費的時間與金錢將受到排擠。疫情期間大幅成長的線上遊戲產業開始出現停滯衰退情形,依據Sensor Tower data統計,2022年Q3全球線上遊戲的收益已較前一年同期減少12.7%。

同樣在疫情期快速成長的影視串流業,也在2022年下半年面臨訂戶數成長趨緩的現象。杰德影音執行長林志杰指出,業界面對付費會員數的停滯趨勢,勢必調整營運策略,從搶占市占率,追求付費會員數成長的策略,調整成求生存,追求獲利的策略。即使是Netflix,也不再堅持純訂閱隨選視訊服務(SVOD,Subscription Video on Demand),開始推出廣告隨選視訊服務(AVOD,Advertising Video on Demand)。

林志杰認為當民眾付費意願低,廠商就會開始採用混和的營運策略,增加各種廣告收入,除了AVOD,也出現免費收看、有廣告的串流電視(FAST,Free Ad-Supported Streaming TV)等新服務模式。

疫情對疫後產業營運的影響

文策院文化新創加速器團隊勇氣即興劇場線上直播表演 ©TAICCA

疫情促使民眾轉向線上消費各種文化內容,因此線上展演與直播等線上服務在疫情間快速擴展,舞臺劇、講座與演唱會等實體活動紛紛轉為線上。KKLIVE董事總經理黃振峰估計,KKLIVE在疫情巔峰期一年大約舉辦3百到4百場的線上活動。不過疫情趨緩後,線上活動的場次便急速減少,只剩巔峰期的二到三成。

疫情後線上活動不再是實體活動的替代物,因此功能定位出現轉變,黃振峰認為因為疫情期消費者已體驗線上活動,不再陌生,所以實體復辦後,線上服務變成業者營運上一個加值、輔助的彈性選項,除了可以克服地域距離提供民眾線上參與,還具有行銷推廣等功能。

疫情也加速出版業的數位轉型,轉型不僅是紙本書轉為電子書,還有營運思維的轉變。聯經數位出版編輯張彤表示,疫情讓業者更加體認到出版社有親自接觸消費者的需要,因此經營會員變得很重要。Facebook與官網的營運數據讓出版社更加掌握消費者的樣態。

除了經營會員,疫情間興起的直播賣書、社群團購與募資平臺等新型態銷售管道也讓出版社主動接觸消費者,並為會員客製各式各樣的服務。

而疫情也使得出版社更重視經營本土作者IP,張彤表示,疫情期間出版翻譯書的成本變得更高,所以聯經增加本土作者出版量,並透過企劃將作者的專業以各種媒介推薦給讀者,如推出有聲書,辦理線上線下課程與講座,錄製Podcast節目等,以擴大作者IP的價值,這是行銷國外作品很難做到的。

疫情期間興起的營運策略逐漸發展成為業者彈性、有效的行銷經營手段,業者也開始調整線上服務的營運思維,以適應疫後的市場轉變,透過線上與線下的整合應用,提供消費者更多元便利的服務,並利用線上營運數據更準確掌握消費客群,提升經營效率。

但2023年的全球經濟前景仍不樂觀,雖然營運不再受防疫措施限制,業者有更多元、彈性的營運行銷手段。不過受高通膨與經濟衰退影響,民眾消費日趨保守,可能更不願花錢在文化內容消費上──不論是線上或線下。因此如何布局因應全球經濟持續疲軟,將成為疫情後文化內容產業面臨的關鍵挑戰。

最近更新日期:
2024-03-31
文章作者
作者
蔡郁崇
愛吃美食,ting er粉。
蔡郁崇
愛吃美食,ting er粉。
看看更多
產業研究
文章
事件追蹤
No items found.
數據觀點
No item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