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
頂端
No items found.
©TPGimages
vol.05
TAICCA聚焦

韓國音樂劇觀眾口味養成記

產業研究
vol.05
產業研究

韓國音樂劇觀眾口味養成記

韓國音樂劇觀眾口味養成記

收錄於
No items found.
©TPGimages

同為東亞音樂劇大國
日韓的產業概況有何不同?

在東亞,日本與南韓是兩個主要的音樂劇大國。根據Statista引用日本PIA調查研究資料顯示,日本於2022年全年的表演藝術票房為1,705億日圓,其中的音樂劇佔比為最大宗,為整體的37.7%,也就是約642億日圓;而2023年底,韓國音樂劇全年的票房營收1正式超越5,000億韓圜2。兩者相比,韓國音樂劇市場於2023年躍升至117億新臺幣,而日本於2022年的統計則為134億新臺幣。
<span class="caption">1 本篇所提到之韓國音樂劇票房成績資料,皆來自Korea Performing Arts Box Office Information System(KOPIS)。</span>
<span class="caption">2 韓圜對新臺幣幣值,以2024年2月6日計算,為1:0.024;日圓對新臺幣幣值,為1:0.21。 </span>

<span class="g-head">2022年日本各類型表演藝術市場佔比</span>

資料來源:PIA Corporation: Live Entertainment Research Committee © Statista 2024

日本人口約為南韓的2倍,專門演出音樂劇的劇團以四季及寶塚劇團最為知名。這兩者皆是專門演出音樂劇的私人劇團,同時在全國各地經營劇院。其中四季劇團成立於二戰後,目前雇用的工作人數約1,300餘人,營運日本全國各地9個劇場,分佈於東京、橫濱、名古屋、京都以及大阪;而寶塚在東京以及大阪,擁有自己的3個專門劇院、演藝學校,劇團大約有400位職業演員。兩者營運的方式,都是經營職業劇團,同時在自營的劇院進行公演,以劇團以及自有場地的基礎來擴大觀眾人數,增加公司營收及利潤。

而韓國的狀況不太一樣,2023年7月,首爾藝術團總監李宥利團長在韓國先驅報的報導中指出,韓國市場有其先天侷限,在場地上符合業界標準,可容納千人以上、適合長期上演音樂劇的劇院,其實全國僅有10座左右。

韓國音樂劇製作公司在這樣的先天條件下,必須積極爭取場地,免得落得無空間可演的窘境,除此之外,還要兼顧製作品質、營造觀眾口碑、創造票房營收,整體經營條件客觀來說相當嚴峻。而且音樂劇在韓國的歷史並不長,以《歌劇魅影》為例,在首爾首次演出為2001年,距今也不過20餘年,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讓觀眾理解、熟悉音樂劇經典,接受以這個表演型式演出的故事,是各製作公司循序漸進,一步一步引領觀眾,共同創造出來的市場。

解密韓國音樂劇產業「養觀眾」的五大策略

以下就這20年來韓國製作公司如何分階段培養觀眾、逐步開發內容,歸納整理出幾個策略:

以電影IP作為行銷利器:

<p class="pad-p">從國外代理現場演出版權,首先面對的門檻就是要說服沒有看過戲的觀眾,願意掏錢買票入場。為了克服這個難題,吸引更多的潛在觀眾,有的業者選擇代理與電影有關的音樂劇。</p>

<p class="pad-p">韓國許多製作公司都曾引進與電影有關的音樂劇。音樂劇與電影的關係十分密切,有的音樂劇被拍成音樂劇電影,如Seensee代理的《芝加哥》,有的電影則是被改編成音樂劇,像OD company的《鐵達尼號》、S&Co代理的《搖滾教室》 (Musical School of Rock),EMK的《修女也瘋狂》(Sister Act)等。跟舞台劇比起來,電影在各個國家觀賞的門檻較低,故事容易被觀眾理解,對於觀賞音樂劇的新手而言較為友善。</p><p class="pad-p">延伸閱讀:不說不知道,甜茶的Wonka原來是音樂劇? </p>

音樂劇《芝加哥》2018年於韓國首演 ©TPGimages

勇於嘗試,多樣化作品來源:

<p class="pad-p">除了引進大家熟悉,由英國Cameron Mackintosh製作的系列音樂劇之外,韓國製作公司也勇於探索其他可能,為觀眾提供不同創作風格的音樂劇,像是EMK有系統的引進一系列奧地利音樂劇:《伊莉莎白》、《Rebecca》、《Mozart!》、《瑪麗安東尼》。這些音樂劇的劇本及台詞創作者皆為Michael Kunze、作曲者為Sylvester Levay。兩位創作者出生在二戰後的東歐,在職業生涯前期從事流行音樂工作,中年以後轉而投入音樂劇領域,進行英美音樂劇的德語化工作。</p>

<p class="pad-p">兩位結合從英美音樂劇習得的創作技巧,以及從奧地利古典歌劇習得的養分,合作創作音樂劇。他們的作品注重音樂結構,搭配有前因後果的劇情,強調人物心裡發展,而不以舞台效果譁眾取寵。這些作品的版權,由維也納市投資成立的官股公司VBW(Vereinigten Bühnen Wien) 管理,VBW公司營運維也納歌劇院以及專演音樂劇的Raimund Theatre,並且與各國有興趣代理、製作這些音樂劇的業者定期聯絡,推廣奧地利音樂劇。</p>

<p class="pad-p">這一系列音樂劇的特點是招牌曲目相當「抓耳」,讓主演者有表現的機會,觀眾因此會多次買票入場欣賞演員唱功。像是《伊莉莎白》自2012年引進韓國之後,在韓國已經突破百萬以上的觀眾;這齣戲也讓偶像歌手玉珠鉉,奠定了音樂劇名角的地位,她的薪酬與一線電影演員相當,出演一季的酬勞推斷在11億至18億韓圜之間。</p>

韓國偶像歌手及音樂劇演員玉珠鉉 ©TPGimages

每次的版權代理都是學習的機會:

<p class="pad-p">韓國製作公司在引進完全重製(replica)的音樂劇時,經常會進行韓語化的工作,且安排雙、多主演,讓更多本地演員有機會培養演技、歌唱以及舞蹈技巧,從實戰經驗中,培養適合演出音樂劇的人才。</p>

<p class="pad-p">延伸閱讀:你的獅子王是我的獅子王嗎?音樂劇授權的多種樣貌 </p>

<p class="pad-p">韓國Seensee製作的《阿依達》,是由迪士尼(Disney Theatrical Productions)完全授權的音樂劇。這齣戲自2005年起至2022年在韓國演出了700多次(百老匯僅演了4年)。因為是完全授權,舞蹈、佈景、走位,都跟原版一模一樣,迪士尼每次於韓國演出前,會請副導演以及副舞蹈總監來面試演員,親自教導原版舞蹈。在2022年的訪談中,迪士尼的人員表示,在15年間韓國的音樂劇業界人才有長足的進步,首演時,他們很難面試到演歌舞都兼顧的演員,而在2022年這樣的人才變多了。舞蹈總監補充,現在面試的舞者能夠把情緒融入肢體動作之中,應該是有大量音樂劇或舞蹈相關演出的經驗。</p>


在完全重製的版權音樂劇廣受歡迎之後,製作公司挑戰下一階段,以部分授權(semi replica)為主或是開發原創內容。對製作公司而言,這兩者對於內容的掌握度更高,也多了未來販賣版權的收益。</p>

理解本地觀眾,挑戰沒有歐美市場驗證的內容:

<p class="pad-p">歐美經典音樂劇因為知名度高,有一定的票房保證,但韓國製作公司也理解本身文化的獨特性,勇於挑戰在歐美沒有知名度,從來沒有演出過的作品。像是《死神筆記本》原創為日本漫畫,在東亞有一定知名度,不過這個IP在歐美並不有名,僅有關心日本漫畫、電玩的特定圈內人士了解。</p>

<p class="pad-p">根據訪問,《死神筆記本》的作曲者美國音樂人法蘭克.懷德恩(Frank Wildhorn)初次受到日本製作公司Horipro製作公司邀請,撰寫這個故事的音樂劇時,不太清楚這個IP的重要性,是經由他熟悉日本動漫的兒子強力推薦,才決定接下這個工作。</p>

<p class="pad-p">2015年在韓國演出的《死神筆記本》,是由韓國CJeS代理日文版本,進行翻譯之後演出,這個版本在韓國演了57場,賣出93,000張票,2017年又再次上演。因為已經經過市場驗證,製作公司OD Company對這個故事極有信心,於2022年以取得創作者詞曲授權(non replica)的方式重新製作了新版本。OD Company的新《死神筆記本》果然受到市場歡迎,同時也得到當年的音樂劇大獎肯定3。</p>

<p class="pad-p">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原創是美國團隊,同時也是用英文寫成歌詞,不過一直到2023年,倫敦才有業者把《死神筆記本》的音樂劇正式搬上舞台。
<span class="caption">3 《死神筆記本》票房為排行榜前10大,並且得到了韓國主要音樂劇的獎項Korean Musical Awards的最佳製作、最佳導演、最佳舞台設計、最佳配角等四項獎項。</span></p>

©shutterstock

締結夥伴關係:

<p class="pad-p">從代理版權,到有底氣將原創音樂劇搬上舞台,需要縝密的商業判斷,確認收益來源。畢竟原創音樂劇沒有經過市場考驗,商業風險較高;同時,韓國市場的侷限,讓業者在開發原創音樂劇時,必須考量從海外市場回收的可能,而前進海外,不論是巡演或是販賣版權,都需要信賴的協力夥伴。</p>

<p class="pad-p">以EMK製作的《貝多芬:秘密》而言,從開始創作到製作成音樂劇於舞台上推出,花了7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EMK尋找國外夥伴,與日本知名的東寶簽下合作備忘錄。《貝多芬:秘密》於2023年1月至3月於首爾首演,拿到2月票房成績第一之後,EMK旋即將版權賣往日本,由東寶在日本進行部分授權(semi replica)製作,2023年12月在東京首演,2024年1月此版本在日本各地,福岡、愛知和兵庫進行巡演。</p>
<p class="pad-p">延伸閱讀:
韓國熱銷音樂劇的商業模式 </p>

2023年《貝多芬:秘密》於首爾首演 ©TPGimages

本篇以韓國音樂劇版權代理的商業模式為主題,分析了5項策略。韓國音樂劇版權代理及製作公司在引進國外音樂劇的過程中,於20年實戰中吸取寶貴的商業經驗,同時本地人才以及觀眾磨合,運用多種策略,打造出本地觀眾樂意多次觀看、並且可以讓產業人才在演出中學習的演出製作。這一些商業模式,也許無法完全移植到其他市場,畢竟表演藝術的觀眾偏好,每個地方都不太一樣,還是需要仰賴當地有心長期耕耘的製作公司,以不同的商業策略,一起探索觀眾偏好、開發觀眾品味。

發表日期:
2024-03-31
最近更新日期:
2024-03-31
責任編輯:洪婉馨、曾資涵

同為東亞音樂劇大國
日韓的產業概況有何不同?

在東亞,日本與南韓是兩個主要的音樂劇大國。根據Statista引用日本PIA調查研究資料顯示,日本於2022年全年的表演藝術票房為1,705億日圓,其中的音樂劇佔比為最大宗,為整體的37.7%,也就是約642億日圓;而2023年底,韓國音樂劇全年的票房營收1正式超越5,000億韓圜2。兩者相比,韓國音樂劇市場於2023年躍升至117億新臺幣,而日本於2022年的統計則為134億新臺幣。
<span class="caption">1 本篇所提到之韓國音樂劇票房成績資料,皆來自Korea Performing Arts Box Office Information System(KOPIS)。</span>
<span class="caption">2 韓圜對新臺幣幣值,以2024年2月6日計算,為1:0.024;日圓對新臺幣幣值,為1:0.21。 </span>

<span class="g-head">2022年日本各類型表演藝術市場佔比</span>

資料來源:PIA Corporation: Live Entertainment Research Committee © Statista 2024

日本人口約為南韓的2倍,專門演出音樂劇的劇團以四季及寶塚劇團最為知名。這兩者皆是專門演出音樂劇的私人劇團,同時在全國各地經營劇院。其中四季劇團成立於二戰後,目前雇用的工作人數約1,300餘人,營運日本全國各地9個劇場,分佈於東京、橫濱、名古屋、京都以及大阪;而寶塚在東京以及大阪,擁有自己的3個專門劇院、演藝學校,劇團大約有400位職業演員。兩者營運的方式,都是經營職業劇團,同時在自營的劇院進行公演,以劇團以及自有場地的基礎來擴大觀眾人數,增加公司營收及利潤。

而韓國的狀況不太一樣,2023年7月,首爾藝術團總監李宥利團長在韓國先驅報的報導中指出,韓國市場有其先天侷限,在場地上符合業界標準,可容納千人以上、適合長期上演音樂劇的劇院,其實全國僅有10座左右。

韓國音樂劇製作公司在這樣的先天條件下,必須積極爭取場地,免得落得無空間可演的窘境,除此之外,還要兼顧製作品質、營造觀眾口碑、創造票房營收,整體經營條件客觀來說相當嚴峻。而且音樂劇在韓國的歷史並不長,以《歌劇魅影》為例,在首爾首次演出為2001年,距今也不過20餘年,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讓觀眾理解、熟悉音樂劇經典,接受以這個表演型式演出的故事,是各製作公司循序漸進,一步一步引領觀眾,共同創造出來的市場。

解密韓國音樂劇產業「養觀眾」的五大策略

以下就這20年來韓國製作公司如何分階段培養觀眾、逐步開發內容,歸納整理出幾個策略:

以電影IP作為行銷利器:

<p class="pad-p">從國外代理現場演出版權,首先面對的門檻就是要說服沒有看過戲的觀眾,願意掏錢買票入場。為了克服這個難題,吸引更多的潛在觀眾,有的業者選擇代理與電影有關的音樂劇。</p>

<p class="pad-p">韓國許多製作公司都曾引進與電影有關的音樂劇。音樂劇與電影的關係十分密切,有的音樂劇被拍成音樂劇電影,如Seensee代理的《芝加哥》,有的電影則是被改編成音樂劇,像OD company的《鐵達尼號》、S&Co代理的《搖滾教室》 (Musical School of Rock),EMK的《修女也瘋狂》(Sister Act)等。跟舞台劇比起來,電影在各個國家觀賞的門檻較低,故事容易被觀眾理解,對於觀賞音樂劇的新手而言較為友善。</p><p class="pad-p">延伸閱讀:不說不知道,甜茶的Wonka原來是音樂劇? </p>

音樂劇《芝加哥》2018年於韓國首演 ©TPGimages

勇於嘗試,多樣化作品來源:

<p class="pad-p">除了引進大家熟悉,由英國Cameron Mackintosh製作的系列音樂劇之外,韓國製作公司也勇於探索其他可能,為觀眾提供不同創作風格的音樂劇,像是EMK有系統的引進一系列奧地利音樂劇:《伊莉莎白》、《Rebecca》、《Mozart!》、《瑪麗安東尼》。這些音樂劇的劇本及台詞創作者皆為Michael Kunze、作曲者為Sylvester Levay。兩位創作者出生在二戰後的東歐,在職業生涯前期從事流行音樂工作,中年以後轉而投入音樂劇領域,進行英美音樂劇的德語化工作。</p>

<p class="pad-p">兩位結合從英美音樂劇習得的創作技巧,以及從奧地利古典歌劇習得的養分,合作創作音樂劇。他們的作品注重音樂結構,搭配有前因後果的劇情,強調人物心裡發展,而不以舞台效果譁眾取寵。這些作品的版權,由維也納市投資成立的官股公司VBW(Vereinigten Bühnen Wien) 管理,VBW公司營運維也納歌劇院以及專演音樂劇的Raimund Theatre,並且與各國有興趣代理、製作這些音樂劇的業者定期聯絡,推廣奧地利音樂劇。</p>

<p class="pad-p">這一系列音樂劇的特點是招牌曲目相當「抓耳」,讓主演者有表現的機會,觀眾因此會多次買票入場欣賞演員唱功。像是《伊莉莎白》自2012年引進韓國之後,在韓國已經突破百萬以上的觀眾;這齣戲也讓偶像歌手玉珠鉉,奠定了音樂劇名角的地位,她的薪酬與一線電影演員相當,出演一季的酬勞推斷在11億至18億韓圜之間。</p>

韓國偶像歌手及音樂劇演員玉珠鉉 ©TPGimages

每次的版權代理都是學習的機會:

<p class="pad-p">韓國製作公司在引進完全重製(replica)的音樂劇時,經常會進行韓語化的工作,且安排雙、多主演,讓更多本地演員有機會培養演技、歌唱以及舞蹈技巧,從實戰經驗中,培養適合演出音樂劇的人才。</p>

<p class="pad-p">延伸閱讀:你的獅子王是我的獅子王嗎?音樂劇授權的多種樣貌 </p>

<p class="pad-p">韓國Seensee製作的《阿依達》,是由迪士尼(Disney Theatrical Productions)完全授權的音樂劇。這齣戲自2005年起至2022年在韓國演出了700多次(百老匯僅演了4年)。因為是完全授權,舞蹈、佈景、走位,都跟原版一模一樣,迪士尼每次於韓國演出前,會請副導演以及副舞蹈總監來面試演員,親自教導原版舞蹈。在2022年的訪談中,迪士尼的人員表示,在15年間韓國的音樂劇業界人才有長足的進步,首演時,他們很難面試到演歌舞都兼顧的演員,而在2022年這樣的人才變多了。舞蹈總監補充,現在面試的舞者能夠把情緒融入肢體動作之中,應該是有大量音樂劇或舞蹈相關演出的經驗。</p>


在完全重製的版權音樂劇廣受歡迎之後,製作公司挑戰下一階段,以部分授權(semi replica)為主或是開發原創內容。對製作公司而言,這兩者對於內容的掌握度更高,也多了未來販賣版權的收益。</p>

理解本地觀眾,挑戰沒有歐美市場驗證的內容:

<p class="pad-p">歐美經典音樂劇因為知名度高,有一定的票房保證,但韓國製作公司也理解本身文化的獨特性,勇於挑戰在歐美沒有知名度,從來沒有演出過的作品。像是《死神筆記本》原創為日本漫畫,在東亞有一定知名度,不過這個IP在歐美並不有名,僅有關心日本漫畫、電玩的特定圈內人士了解。</p>

<p class="pad-p">根據訪問,《死神筆記本》的作曲者美國音樂人法蘭克.懷德恩(Frank Wildhorn)初次受到日本製作公司Horipro製作公司邀請,撰寫這個故事的音樂劇時,不太清楚這個IP的重要性,是經由他熟悉日本動漫的兒子強力推薦,才決定接下這個工作。</p>

<p class="pad-p">2015年在韓國演出的《死神筆記本》,是由韓國CJeS代理日文版本,進行翻譯之後演出,這個版本在韓國演了57場,賣出93,000張票,2017年又再次上演。因為已經經過市場驗證,製作公司OD Company對這個故事極有信心,於2022年以取得創作者詞曲授權(non replica)的方式重新製作了新版本。OD Company的新《死神筆記本》果然受到市場歡迎,同時也得到當年的音樂劇大獎肯定3。</p>

<p class="pad-p">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原創是美國團隊,同時也是用英文寫成歌詞,不過一直到2023年,倫敦才有業者把《死神筆記本》的音樂劇正式搬上舞台。
<span class="caption">3 《死神筆記本》票房為排行榜前10大,並且得到了韓國主要音樂劇的獎項Korean Musical Awards的最佳製作、最佳導演、最佳舞台設計、最佳配角等四項獎項。</span></p>

©shutterstock

締結夥伴關係:

<p class="pad-p">從代理版權,到有底氣將原創音樂劇搬上舞台,需要縝密的商業判斷,確認收益來源。畢竟原創音樂劇沒有經過市場考驗,商業風險較高;同時,韓國市場的侷限,讓業者在開發原創音樂劇時,必須考量從海外市場回收的可能,而前進海外,不論是巡演或是販賣版權,都需要信賴的協力夥伴。</p>

<p class="pad-p">以EMK製作的《貝多芬:秘密》而言,從開始創作到製作成音樂劇於舞台上推出,花了7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EMK尋找國外夥伴,與日本知名的東寶簽下合作備忘錄。《貝多芬:秘密》於2023年1月至3月於首爾首演,拿到2月票房成績第一之後,EMK旋即將版權賣往日本,由東寶在日本進行部分授權(semi replica)製作,2023年12月在東京首演,2024年1月此版本在日本各地,福岡、愛知和兵庫進行巡演。</p>
<p class="pad-p">延伸閱讀:
韓國熱銷音樂劇的商業模式 </p>

2023年《貝多芬:秘密》於首爾首演 ©TPGimages

本篇以韓國音樂劇版權代理的商業模式為主題,分析了5項策略。韓國音樂劇版權代理及製作公司在引進國外音樂劇的過程中,於20年實戰中吸取寶貴的商業經驗,同時本地人才以及觀眾磨合,運用多種策略,打造出本地觀眾樂意多次觀看、並且可以讓產業人才在演出中學習的演出製作。這一些商業模式,也許無法完全移植到其他市場,畢竟表演藝術的觀眾偏好,每個地方都不太一樣,還是需要仰賴當地有心長期耕耘的製作公司,以不同的商業策略,一起探索觀眾偏好、開發觀眾品味。

發表日期:
2024-03-31
最近更新日期:
2024-03-31
責任編輯:洪婉馨、曾資涵
文章作者
王紀澤
宮部美幸迷,有研究過村上春樹的劇場,沒事會逛博物館、美術館。
王紀澤
宮部美幸迷,有研究過村上春樹的劇場,沒事會逛博物館、美術館。
王紀澤
宮部美幸迷,有研究過村上春樹的劇場,沒事會逛博物館、美術館。
看看更多
產業研究
文章
事件追蹤
No items found.
數據觀點
No item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