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
頂端
©TPGimages
vol.07
TAICCA聚焦

韓國版權外譯策略真的成功了嗎? 來自版權人員的觀察

事件追蹤
vol.07
事件追蹤

韓國版權外譯策略真的成功了嗎? 來自版權人員的觀察

©TPGimages

重點摘要

  • 要求版權成交數或仰賴政府補貼翻譯的出版外譯政策難以真正帶動產業。
  • 要擬訂有效政策,應透過仔細觀察版權輸出簽訂的條件、追蹤海外銷售情形,並加強培養翻譯人才。

韓流風行世界,韓國電影、劇集、流行音樂在世界各地都取得了國際大獎與海外市場的肯定,韓國特有的條漫、遊戲,也至少在亞洲市場取得相當的成功。與此相較,韓國文學的知名度在國外的認知度似乎尚未跟上。2022年12月,韓國出版文化振興院的機關誌刊出一篇由專業版權公司從業主管撰寫的專題,批評韓國當下外譯出版政策的盲點。在疾呼韓國文學全球化的口號時,出版政策的負責官員往往忽略最關鍵的問題,「版權的海外輸出,其目的究竟為何?」

作者觀察2018年至2020年的出版外譯成果,平均每年出口約1700部作品,其中兒童讀物佔45%,文學佔16%,語言和學習參考書佔14%,漫畫佔9.4%,在韓國最受歡迎的紀實作品則勉強大約10%。韓國在亞洲各國的版權出口約佔90%,其次是對歐洲約佔8%,對全球最大市場美國的出口則僅佔0.8%。若再將亞洲市場細分,往亞洲輸出的作品中,有60%進到中國和臺灣,27%進到泰國、印尼、越南,輸出鄰國日本的比例甚至只佔3%。若反過來觀察,每年韓國從國外輸入進行翻譯的作品中,約有 40% 來自日本,美國和英國約佔 50%,歐洲等其他地區約佔 10%。

作者批評,海外版權輸出政策長期只關注版權成交的數量,但對特定作品在特定市場的銷量、合約狀況或延伸產值卻毫無關注。根據2020年的研究,所有版權輸出到海外的作品,僅有10%的案例在海外市場出版後實際產生版稅收入,約90%的作品不是海外市場譯本未產生版稅收入,就是資料難以取得無法追蹤。在出口歐美市場的作品中,產生版稅收入的情況不到1%,甚至可能未出版就不再續約。此外,過去20年與簽下韓國作品的英美出版商,大部分都是當地的獨立出版商或中小型出版商,由五大出版社中與世界級作家合作過的編輯經手的韓國文學作品則幾乎沒有。進入歐美市場的韓國作家,很可能只為一些當地的亞洲文學專家所知。

作者提醒版權外譯的目的究竟為何?目標是只要在海外出版就好?如果要在海外市場衝出韓國作品版權銷售量,由公部門提供財務方面的補貼自然可行,只要在每個國家指定幾家出版社,並直接提供經費更為確實。但究竟如何讓業者藉由版權銷售營利?韓國文學翻譯院和韓國出版產業振興院等中介組織,都已經了解將韓國作品翻譯成世界主要語言的重要性,並以各種方案提供支持。但是,在版權銷售時所需的翻譯品質,與最終在海外出版的翻譯品質肯定有顯著差異,且與翻譯成本成正比。問題是當涉及到海外出版議約時,如何分擔翻譯費用。當韓國從國外進口作品時,韓國出版商通常會支付全部翻譯費用,但在出口的情況下,有時外國出版商會公開要求韓國政府機構,如韓國文學翻譯院,承擔全部翻譯費用。韓英翻譯人才比預期的要少也是一個問題。當然,受韓流的影響,想要將韓語翻譯成英語的韓國和外國譯者的數量在增加,但仍然不夠。即使已經有為數不少的韓國文學作品獲得外國文學獎,或由英美出版商及其譯者出版,目前仍然很難說有韓英譯者或韓國出版的譯本能擺脫外國文學的標籤進入英美主流書市。這就是小語種國家海外版權輸出的永恆難題:就如同韓國出版社幾乎不會為在泰國或越南賣出百萬的作品砸下成本輸入國內,英語系的出版社出版非英語國家的暢銷書的機率也不高。不只是韓國,日、德、法、西等大國都為了打進英語書市傷透腦筋。

韓流文化產品輸出中取得巨大成功的音樂與影視作品,在企劃之時就已經徹底了解各國的消費喜好,並為此訂定製作與輸出策略。與此相比,對極度仰賴韓語、心態保守且入行門檻高的出版界來說,要馬上乘上韓流並將韓國文學行銷世界,相對難度就很高了。

在歐美,一位作家由同一家出版社或版權代理機構獨家代理的情況相當普遍,這些機構可以藉由經營「當家作者」創造粉絲的品牌忠誠度和附加價值,並穩定營運策劃、編輯、行銷、輸出的正向產值循環。在韓國,一位作者只與一家出版商合作的情況很少見。此外,由於韓國出版商還兼任版權代理,因此在不同出版商出版多部作品的作家,每部作品都由不同的韓國出版社和版權代理,對於歐美版權人士來說相當混淆。如果版權代理在某部作品中投入大量資源取得成功,但若該作者的下一部作品由另一家韓國出版商出版並代理,作家的個人品牌就難以營運。如果版權輸出這門生意不能創造很大的延伸價值,成為出版社或版權代理穩定的收入來源,那麼願意投入時間和資金的業者就會越來越少。

目前,韓國較具經驗與規模的大型版權代理機構,仍有90%以上的銷售額來自進口國外作品。這些擁有經驗、海外人脈的企業,為何在韓流高峰期仍未將銷售結構轉為出口,是相關政府部門要思考的重點。

佔據韓國國內暢銷書排行榜的大部分是非虛構和人文教養類書籍,然而,由於目前的出口政策只關注文學翻譯,非虛構類作品的翻譯出口支持相對困難。另一方面,支援文學翻譯也需要根據世界書市趨勢進行,很難按照韓國國內評定的文學價值,或擁有權力的偉大作者地位來選擇翻譯的優先順序。現在應該關注,版權合約是在什麼條件下簽訂,而不是版權售出國家的數量。應該藉不斷檢查和追蹤版權售出,甚至出版後的反應,來建立更細緻的版權輸出策略。

刊出這篇文章的韓國出版文化振興院是協助韓國出版產業發展的中介組織,組織規模約60餘人,負責出版產業與書店補助、出版產業統計調查、產業人才培育、閱讀風氣培育、數位轉型暨技術開發支援、國際書展參展的業務,2023年預算約529億韓圜,合新臺幣約12.5億元。

參考資料

發表日期:
2023-02-16
最近更新日期:
2024-07-31
責任編輯:洪婉馨、曾資涵

重點摘要

  • 要求版權成交數或仰賴政府補貼翻譯的出版外譯政策難以真正帶動產業。
  • 要擬訂有效政策,應透過仔細觀察版權輸出簽訂的條件、追蹤海外銷售情形,並加強培養翻譯人才。

韓流風行世界,韓國電影、劇集、流行音樂在世界各地都取得了國際大獎與海外市場的肯定,韓國特有的條漫、遊戲,也至少在亞洲市場取得相當的成功。與此相較,韓國文學的知名度在國外的認知度似乎尚未跟上。2022年12月,韓國出版文化振興院的機關誌刊出一篇由專業版權公司從業主管撰寫的專題,批評韓國當下外譯出版政策的盲點。在疾呼韓國文學全球化的口號時,出版政策的負責官員往往忽略最關鍵的問題,「版權的海外輸出,其目的究竟為何?」

作者觀察2018年至2020年的出版外譯成果,平均每年出口約1700部作品,其中兒童讀物佔45%,文學佔16%,語言和學習參考書佔14%,漫畫佔9.4%,在韓國最受歡迎的紀實作品則勉強大約10%。韓國在亞洲各國的版權出口約佔90%,其次是對歐洲約佔8%,對全球最大市場美國的出口則僅佔0.8%。若再將亞洲市場細分,往亞洲輸出的作品中,有60%進到中國和臺灣,27%進到泰國、印尼、越南,輸出鄰國日本的比例甚至只佔3%。若反過來觀察,每年韓國從國外輸入進行翻譯的作品中,約有 40% 來自日本,美國和英國約佔 50%,歐洲等其他地區約佔 10%。

作者批評,海外版權輸出政策長期只關注版權成交的數量,但對特定作品在特定市場的銷量、合約狀況或延伸產值卻毫無關注。根據2020年的研究,所有版權輸出到海外的作品,僅有10%的案例在海外市場出版後實際產生版稅收入,約90%的作品不是海外市場譯本未產生版稅收入,就是資料難以取得無法追蹤。在出口歐美市場的作品中,產生版稅收入的情況不到1%,甚至可能未出版就不再續約。此外,過去20年與簽下韓國作品的英美出版商,大部分都是當地的獨立出版商或中小型出版商,由五大出版社中與世界級作家合作過的編輯經手的韓國文學作品則幾乎沒有。進入歐美市場的韓國作家,很可能只為一些當地的亞洲文學專家所知。

作者提醒版權外譯的目的究竟為何?目標是只要在海外出版就好?如果要在海外市場衝出韓國作品版權銷售量,由公部門提供財務方面的補貼自然可行,只要在每個國家指定幾家出版社,並直接提供經費更為確實。但究竟如何讓業者藉由版權銷售營利?韓國文學翻譯院和韓國出版產業振興院等中介組織,都已經了解將韓國作品翻譯成世界主要語言的重要性,並以各種方案提供支持。但是,在版權銷售時所需的翻譯品質,與最終在海外出版的翻譯品質肯定有顯著差異,且與翻譯成本成正比。問題是當涉及到海外出版議約時,如何分擔翻譯費用。當韓國從國外進口作品時,韓國出版商通常會支付全部翻譯費用,但在出口的情況下,有時外國出版商會公開要求韓國政府機構,如韓國文學翻譯院,承擔全部翻譯費用。韓英翻譯人才比預期的要少也是一個問題。當然,受韓流的影響,想要將韓語翻譯成英語的韓國和外國譯者的數量在增加,但仍然不夠。即使已經有為數不少的韓國文學作品獲得外國文學獎,或由英美出版商及其譯者出版,目前仍然很難說有韓英譯者或韓國出版的譯本能擺脫外國文學的標籤進入英美主流書市。這就是小語種國家海外版權輸出的永恆難題:就如同韓國出版社幾乎不會為在泰國或越南賣出百萬的作品砸下成本輸入國內,英語系的出版社出版非英語國家的暢銷書的機率也不高。不只是韓國,日、德、法、西等大國都為了打進英語書市傷透腦筋。

韓流文化產品輸出中取得巨大成功的音樂與影視作品,在企劃之時就已經徹底了解各國的消費喜好,並為此訂定製作與輸出策略。與此相比,對極度仰賴韓語、心態保守且入行門檻高的出版界來說,要馬上乘上韓流並將韓國文學行銷世界,相對難度就很高了。

在歐美,一位作家由同一家出版社或版權代理機構獨家代理的情況相當普遍,這些機構可以藉由經營「當家作者」創造粉絲的品牌忠誠度和附加價值,並穩定營運策劃、編輯、行銷、輸出的正向產值循環。在韓國,一位作者只與一家出版商合作的情況很少見。此外,由於韓國出版商還兼任版權代理,因此在不同出版商出版多部作品的作家,每部作品都由不同的韓國出版社和版權代理,對於歐美版權人士來說相當混淆。如果版權代理在某部作品中投入大量資源取得成功,但若該作者的下一部作品由另一家韓國出版商出版並代理,作家的個人品牌就難以營運。如果版權輸出這門生意不能創造很大的延伸價值,成為出版社或版權代理穩定的收入來源,那麼願意投入時間和資金的業者就會越來越少。

目前,韓國較具經驗與規模的大型版權代理機構,仍有90%以上的銷售額來自進口國外作品。這些擁有經驗、海外人脈的企業,為何在韓流高峰期仍未將銷售結構轉為出口,是相關政府部門要思考的重點。

佔據韓國國內暢銷書排行榜的大部分是非虛構和人文教養類書籍,然而,由於目前的出口政策只關注文學翻譯,非虛構類作品的翻譯出口支持相對困難。另一方面,支援文學翻譯也需要根據世界書市趨勢進行,很難按照韓國國內評定的文學價值,或擁有權力的偉大作者地位來選擇翻譯的優先順序。現在應該關注,版權合約是在什麼條件下簽訂,而不是版權售出國家的數量。應該藉不斷檢查和追蹤版權售出,甚至出版後的反應,來建立更細緻的版權輸出策略。

刊出這篇文章的韓國出版文化振興院是協助韓國出版產業發展的中介組織,組織規模約60餘人,負責出版產業與書店補助、出版產業統計調查、產業人才培育、閱讀風氣培育、數位轉型暨技術開發支援、國際書展參展的業務,2023年預算約529億韓圜,合新臺幣約12.5億元。

參考資料

發表日期:
2023-02-16
最近更新日期:
2024-07-31
責任編輯:洪婉馨、曾資涵
文章作者
陳鼎貳
原本是專業文青,最近努力拓展科技與商務的新技能樹。
陳鼎貳
原本是專業文青,最近努力拓展科技與商務的新技能樹。
陳鼎貳
原本是專業文青,最近努力拓展科技與商務的新技能樹。
看看更多
事件追蹤
文章
事件追蹤
No items found.
數據觀點
No items found.